2016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开幕论坛 现场实录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16-11-16
2016中国高新技术论坛——开幕论坛 时间:2016年11月16日上午 地点:会展中心簕杜鹃厅 演讲嘉宾:
文字实录
主持人(陈彪):尊敬的路甬祥院士、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感谢各位出席第十八届高交会中国高新技术论坛。 中国高新技术论坛是高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八年来的发展,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业界研讨政策、交流休书、展现世界科技经济前沿动态、推动国际交流合作的高层次平台,以演讲嘉宾的高规格和权威性而备受瞩目。 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来自国内外的著名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以及科技领军企业高管出席开幕论坛并发表精彩演讲。他们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先生、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博利先生、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爵士、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与环境委员会(ENEA)前主席、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卡罗·鲁比亚教授。再此,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衷心的欢迎和感谢! 今年是我国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大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大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连续转换、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同时,我们也看到,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各经济体走势分化,市场波动不定。再次背景下,中外各界人士相聚于本次论坛,以“创新驱动质量引领”为主题,共同探讨发展之道,他们的真知灼见将为我们提供优异的视野和思考。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路甬祥先生。路甬祥院士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浙江大学校长等要职,不仅有丰硕的科研成果,更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强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和优秀人才的建设与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他将就“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与制造强国”给我们做精彩的演讲。大家欢迎。 路甬祥: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同志们!我很高兴应邀参加论坛,并做发言。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三步走制造建设的强国目标,今年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总书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他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的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 今天我想以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与制造强国为题谈一点认识与各位分享。主要内容分三个方向,历史的回顾,新挑战、新机遇、新特点,科技与制造强国。数学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建立了科技与产业创新,瓦特等人创造了蒸汽机,火车等,英国的国力快速提升,1860年英国工业占全世界的34%,引领了工厂化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子感应定力的出现,创建现代的教育体系,建立先进的标准,保护知识产权,崇尚自由竞争,创新创业,德国美国等国家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逐步的超越了英国,西门子、埃德森等发明了电器、电话,电灯,热力学高分子化学等提供了科学基础,美国、德国率先发展了石油化工,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动力与新的材料,材料科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工程等科学知识,德国人发明了具有现代乘用车基本特征的单人汽车,开创了汽车跟航空的时代,西门子波音等一批企业崛起美国、德国引领了电器化、自动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科技与工业强国。 后来还有网络等发明创新,带动了发展,美国急需引领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进程,日本、韩国也抓住机遇,信息化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机遇为制造强国,这段时间IBM,因特尔等一批ICT产业崛起成为产业界的龙头,新中国成立以来,毛主席、周总理等第一代领导集体确立了独立自主,治理更胜的方针,建立起无完整的教育、科技、工业还有各方面的体系,1956年号召下科技进军自主突破了两弹一星,发现开放了大庆油田等,而且中国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胰岛素。 1978年召开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后颁布了专利法,还有特区,沿海开放城市,鼓励引进再创新,创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实施了八六三计划等等,中国的经济实现高速的增长,到了1979年逐渐发生金融危机,中央决策实施,973计划,知识创新工程,211,985工程,还有技术创新工程等,并且提出要建设国家创新体系。1999年美国驻南使馆99工程,推动我国的我国防与经济建社同步发展,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应对新变革,保障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新世纪01年中国加入了WTO,为经济发展、改革创新注入了新的动力跟发展新的活力,2006年召开了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会上提出并且步入设施中国总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到了五年以后,到了2010年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值1.75%,今天马书记介绍深圳地区的GDP的投入已经到了4.1%几,已经到了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授权的专利得到162万件,比五年前增长了四倍,科技与产业创新的能力,有力的支持了中国的发展,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年成为全球购物贸易的第一大国。 历史的经验已经充分的证明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科技创新是核心,创新创业人才是第一资源,自主创新、科技创造引领技术与产业创新的关键,科技强则产业强,国家强则民族兴,创新国家引领世界,创新的企业才能引领行业,注重教育与研发投入,构建开放合作,协同高校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才能够为一个国家的科技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基础和保障,保护财产全和知识产权,建立创新的法制环境,崇尚创新创业,宽容多样探索的创新文化,是促进科技产业创新的必要氛围和条件。 我们再来看一看我们现在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跟科技产业创新的新特点。信息网络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材料,生物医疗等基础较差融合,引导了新的突破,将会引起新的产业,我国的科技与产业创新正迎来发展的新机遇,也存在在一些领域差距重新拉开的可能性,我们必须要抓住世界科技与产业变革,与我国发展方式转型的难得的历史交汇的机遇,尊崇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规律,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持发展引领未来,向世界科技与制造强国的目标历史的跨越。 中国的互联网、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宽带基础设施等是世界前列,移动终端的用户超过了10.6亿,网络电商,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快速发展,大数据应用跟积累也是举世无双的,计算能力,量子通信等已经领跑全球,华为、中兴、联想等信息网络企业快速崛起,新一代的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创新的涌现,我们也应该看到面临着可能被发达国家从云端掌控和信息网络安全方面的挑战,中国是一个风电、光电容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在建的水电占全球一半以上,高压技术全球领跑,信息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创新的机遇空间,但是也面临成本效应、安全性、有效利用,服务创新等方面、技术挑战和体制方面的战略。5智库的统计去年在宁夏甘肃地区风电、光电的比重最高达40%之多,不光有技术方面的挑战,同时也有体制方面,我国是最大的纤维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方式粗放,高端材料依赖进口,保障高端的需求十分的紧迫,但是也是科技创新、支持材料产业,绿色低碳,向中高端结构与功能材料攀登的大好的机会,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的制造大国,但是数字化、信息化的程度还比较低,基础薄弱,自主设计研发的能力,制造服务的效应和附加值比较低,总体上来看出于全球制造、价值链的中低端,美国提出了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工业4.0,日本大力发展无人工厂,协同机器人等,全球的制造正向用户为主导的个性化、定制,网络系统,智能设计制造服务方向转型,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中国制造2025,物联网+,加快两和融合,发展绿色智能,服务型的制造,逐渐向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品牌转变,会迎来全球制造创新变革的新机遇,但是也必须面对发达国家从制造业和新型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低成本制造的方向的挑战。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与消费大国,高铁投运历程抄2万公里,民航客流、科技需求增速全球第一。但核心技术、关键材料与零部件依赖进口,客机被背阴、空客垄断。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客机制造、通用航空、指挥交通物流等科技与产业创新机会无限,也必须突破关键材料、先进发动机、智能导航、信息传感、智能控制等基础核心技术。 信息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发展事关生态高效农业和13亿人口健康,需要生物医学,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等交叉融合,需求巨大、增长快速。我国该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低、原创能力弱,高端医疗设备被国外(GPS)垄断。上海跟深圳联手的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核磁共振的设备已经开始突破了垄断,我们在基因测序、基因育种、基因编辑等的技术和临床医学应用规模和经验已居全球前列,这个领域生物医疗和大健康产业领域是自主创新发展的一个必争领域。 食品安全、防疫免疫、防灾减灾、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信息网络,航天海洋等公共与国防安全挑战严峻,需要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有力支持,需求紧迫多样,创新机会与空间巨大。 未来创新出现什么新的特点呢?首先是绿色低碳成为新目标。人们将致力于发展清洁、可再生能源,绿色材料、工艺流程,产品和装备,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整体系统、社区、城市的氯类化,创造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 网络智能成为新业态。万物互联、实施传感,VR、AR、AI成为核心技术,将实现网络协同智能制造,设计创造网络智能产品,装备与服务;创建网络智能企业与智能社会。 开放融合成为新常态。学科交叉、产业跨界融合,创新方法多样融合,终端·云端软·硬件深度融合,跨国人才智力,大数据,大科学工程、全球网络等开放融合。 合作共赢成为新追求。大数据、云计算、产业云等成为重创分享的新资源、合作共赢的新平台、产业创新的新生态。 能源云载、空间海洋、高端制造、医疗健康、维纳系统,安全国防等战略新兴领域成为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新高地。 最后我想谈一点关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科技与制造强国方面的想法。 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建设制造强国和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以发展新理念为指导,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务实推进改革创新双轮驱动。 必须深化改革,突破一切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科技与产业创新发展规律,不符合时代要求,舒服创新发展的思想、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充分弘扬发挥制度优势。认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需要广东、深圳这样子先进地区先创先试。 坚持开放合作,学习世界先进科技技术的同时,必须提升创新自信心,着力提高自主设计研发、协同创新能力,在科技与产业重要领域,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乃至颠覆性、引领世界的创新成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从数量扩增真正转变向质量效益提升,才能实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双目标”的实践。才能从模仿跟跑走向并跑引领,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建设成为科技与制造强国。才能够突破中等收入国家的陷阱,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一条要加强科技基础前沿创新积累。基础核心技术缺失,科学知识创新与前沿技术创新储备比较薄弱,是制约影响我国科技与产业创新的根源和瓶颈。我们必须要加强对物理、化学、数学等基础学科的继续投入,着力支持信息、与制造、微纳米、生命、能源等领域的基础前沿研究,为科技自主创新提供前沿知识与原创技术支持;应该发挥科技与产业网络和大数据优势,应对只是网络时代的新挑战,在网络、数据和信息安全等领域加大前瞻部署,力争在网络结构,数据分析理解、超级计算、安全理论与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突破。 为了适应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和融合创新,应积极支持物质生命、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心理、法律哲学等跨界交叉融合研究,为技术、管理、制度与业态创新汇聚新只是孕育新创意、培育新团队。 我们应该支持下一代信息网络,能源资源、先进材料与高端制造,空天海洋、生命与健康等科技与产业发现前沿问题和战略方向的定向先导研究,为创新发展和中国制造储备前沿知识基础和战略技术。 第二,建设协同高校、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大学与研究机构仍是创新传播基础知识与前沿技术的重要基地,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工业技术中心、重大科技工程、大数据、云计算、创新型企业和研发组织等是牵引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和强大引擎。 我们必须要充分尊重人才和创新主体的自主权,而不是政府去指挥他做这个做那个,充分发挥失常在技术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与决定作用,完善以创新绩效为主要依据的分类评价制度,符合科技产业创新规律,促进协同创新,转移转化的创新收益分配制度。 必须要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细市场与政府职能,构建有效配置公共资源的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信息的共享水平,依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题,产学研用金协同创新、军民融合创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 贯彻实施《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各地应放眼全球,发扬优势,聚焦重点,强基提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教育培训、大数据、云计算、标准检测与基础技术等支持服务能力;完善网络互通、数据分享、智慧物流,云服务等创新生态。 第三要继续开放合作,汇聚全球的创新资源。扩大开放、深化合作是提升创新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要积极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汇聚全球创新资源,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通集聚,提升自主创新的水平和效率,提升在全球创新格局中的为势。 我们要着力引进创新型人才、致力于先进技术,提升质量和水平。鼓励境外创新机构、科技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鼓励参与和提出并主导国际重大科技合作项目、大科学工程。 我们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核心,促进与研发国家发展共创共享供应的科技与产业合作,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科技信息、经济法律咨询服务,依法保护产权,共创投融资与产业创新大环境。 发挥我国信息网络、电商物流、工业大数据、超级计算、应用卫星、设计制造创新链、产业链、生态链等优势,构建全球创新合作网络平台、大数据资源、科技与产业创新要素,共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全球经济繁荣创造新环境、注入新动力。 第四要改革创新教育,培育凝聚创新人才。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超过8000万,研发人员逾535万,数量是全球第一,关键在于提升素质理念、创新能力、优化结构,必须改革创新教育,培育建设创新文化。 首先要培育先进理念和创造精神。因为先进理念是创新之魂,创意创造是创新之源,创新教育首要任务是教育引导确立先进科学理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科精神、创新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 培育创新创造的兴趣、自信心、激发人的想像力、创造力,远比传授灌输知识更重要;引导任职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大趋势、新特点,新技术,树立新价值。 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新源于实践,源于体验和参与次,源于对需求和市场的前瞻和开拓。已有的只是和理论,仅是前任实践的积累和规律的归纳,科技与产业创新永无止境。 我们还要拓宽知识基础,培育创新、合同创新与合作共赢的能力,只是网络时代的科技与产业创新更需要多学科知识的融合,需要培育求索新只是、分析理解大数据的数学方法和计算能力,要具备引领推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能力,我们培育的创新创业人才不光自己要有创新,更要培养他吸引凝聚跨界人才协同创新,构建共创分享平台、网络和机制的能力,需要具有全球视野,吸纳融汇创新理念、只是、技术与文化的能力。 最后建设培育科技与产业创新新文化。创新文化决定科技与产业创新的特质和品格,在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科技与产业强国形成了各类特色的创新文化。譬如美国重视基础前沿研究,重视提升STEM能力,尊重鼓励自由探索、创新创造,形成了创新引领的创新文化。德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依靠富有特色的自然科学、数学、工程与职业教育,先进的工业标准,形成了严谨务实,优质诚信为特征的科技与产业文化。法国、意大利富有想象力、创造力、艺术的底蕴深厚,孕育了科技与文化艺术相互融合、优雅而独特的创新文化。国庆传统使日本形成了精益细致的创新文化,中国应该建设什么样的先进文化,必须要培育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创新创造、求真务实、精益求精,开放合作,共创共赢的创新文化,谢谢。 主持人(陈彪):感谢路甬祥院士给我们的精辟见解。接下来,我们要请上来的是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爵士。他是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钦定讲座教授,英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雅典科学院等多国学术院所的院士。他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交互作用的搜索和匹配理论,2010年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现在有请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爵士就“科技创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各位早安,我非常感谢刚才路甬祥院士给我们做的精彩演讲,因为我们知道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觉得创新和科技非常的重要,所以他的演讲已经充分强调了科技对于中国产业和世界经济的影响。 我在这里从学术的角度来探讨,我们首先会讲经济增长,我的演讲是聚焦高新产业和产业创新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我自己在研究当中会分析经济增长的不同因素,会分成不同的驱动因素,为何一个国家会增长的如此快速,为什么另外一个国家,增长的缓慢,我们根据不同的经济体来分析,我聚焦在这两个方面,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国家经济增长的比较快,可能他们投资的更对,投资的更多,或者是他们在一系列的劳动市场上面管理更为有限,在劳工市场上或者工业上面的科技应用也更好,或者他们提高科技知识的应用,提高了产业里面的科技产量和科技生产力,我们从这两个源头来进行分析。 我们讲到一些技术的引进和技术的输入,包括一些技术的蝉蛹,首先讲一下第一点,这点对于中国来说我觉得是很重要的,因为中国和其他的亚洲国家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这一个科技的进步来等等世界上增长率最快的国家,这一个增长率持续了20多年的时间,另外我们看到他们对于制造业和高科技的生产投资的也越来越多,在这些行业我们看到在这几年的投资不断的上升。 另外正是这些投资让我们有更多的基于现在生产率的工业的输出或者商品的出口,在工业这个部门来说原来跟农业不一样,如果是农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就可以聘请在农业部门的一些劳动力,这样子就能够去平衡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在80年代我们看到了在工业行业出现了长足的进步。 另外我们在讲到第一阶段的经济增长,这个经济增长是我们所看到的很常见的增长方式,国家采取一些改革,采取经济刺激的方案,就能够让人们从农业转到工业,随着我们越来越多的投资在一些国家的刺激的方案或者吸引外资,由外国的投资进入中国,这样也能够进一步的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我们看到对于经济或者是他的一些我们所讲的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来说,如果我们看到技术的革新,投资,其实它的生产率是有一个边际递减效应的,对于经济的刺激会逐渐的放慢。 我们在讲到第一个规律的应用,中国发展的非常好,在现在这个阶段并不能让中国的经济发展的非常快,仍然是中国经济的动力,现在我们的投资占GDP的50%以上,投资大多数在房地产行业,那么总体来讲出发就是我们现在的增长,不再是一个很好的中国发展的方式,你可以看到我们中国官方的数据会和德国进行比较,我们有这样一个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开始之后,怎么去比较呢?比如你和美国比较,和德国比较,他们投资的水平是差不多的,都是20%的GDP比重,而中国是48%的比重,所以这个区别是非常明显的,在90年代的时候,中国占GDP的40%以下,所以我觉得主要动力是边际递减效应,效果不会像以前那么好。 我们在刚刚说的中国制造从投资驱动转成国内消费,我们需要把中国投资占GDP的比重占20%作用,就像发达国家一样,中国的投资增长要快,和欧洲相比仍然增长的效率是比较低的,可以看到我们人工生产率持有美国20%,欧洲的15%,和欧盟相比15%左右,15%到17%,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水平有一个对比,GDP值我们只有欧盟的三分之一,但是和中等收入国家相比,怎么样提高生产力呢?怎么样从现代的高比重降到20%甚至以下呢,就是像深圳这样的城市,中国来讲和发达国家相比是最应该改善的,现在我们的机械化水平很低,能不能做成这样,有一些障碍,所以很难出现我刚刚描述的那样,我还没有看今天的展会,我希望看到很多关于农业生产率效率提升新的科技消费,而不仅仅是刚刚我们说的对于云计算,其他高大上的东西,你在这里可以看到工人产出,人民币产出不比例是农业劳动力和非农业劳动力生产的比重,很明显我们需要把自己的农业生产力提高到非农业工作的生产力这个水平上来。 然后更多的聚焦于我们中国制造2025工业的制造,工业装备的输出,就像我们已经提到土地的并购,它是一个机械化大规模农业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把农业发展的更快,黄色的图是农业,蓝色和线是发达国家就业率,而美国已经达到大规模机械化的水平,所以农业的水平以及农业雇佣农民的数量非常的低,你到发达国家去看他们的农业生产几乎看不到人,比如欧洲,我在英国经常去到乡村宣布,看大片的土地,基本看不到有人工作,都是机器在工作,他们已经实现了完全自动化的过程,因此在英国来说他们劳动力就非常的富裕,他不需要什么人就能进行大规模的工作,中国仍然有20%的人口是在农村劳作的,因此我们需要聚焦于农业技术的提升, 现在我们就到了这样新科技的产业,最近我们发布了很多重要的文件来讲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十年的计划,是李克强总理提出的,这个计划要干什么呢?我觉得他做的事情非常重要的,他是把中国的技术放到中国的产业里面去,比如说数字技术,能够给十个产业提升科技,比如说机器人装备产业,以及可以创造更多的制造创新中心,来实现我们中国制造2025的计划。 服务业行业的进步来与工业制造2025相配套,他能够帮助工业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在与制造业相关的服务业能够得到提升,我们知道欧洲现在落后于美国,最近几年,尤其在服务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欧盟的原因,我们现在有英国脱欧的情况,他使得我们欧盟很多就业,尤其服务业的就业受到了影响,包括软的服务,管理受到了影响,在美国这些行业都是非常贵的,成本非常高,但是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经济的增长非常有作用,作用非常大。我们的中国制造2025应该是市场驱动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去执行政府管控,政府引导这样的实施战略,我们需要进行机构的改革,以及增强金融方面的支持来提升中国制造2025年的战略。 我们的目标是在2025年中国能够达到德国和日本早期工业化制造的水准,现在我想问一下大家,我们这样的前景是什么,到目前为止你们觉得中国2025的前景是什么,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商业计划,我们现在有一些问题,比如工人劳动力成本,工资的增长,以及我们怎么样去让计划得到实施,我们知道研发非常的重要,我们需要更多的投资到研发上,我们需要更好的金融方面的支持,以及更高的金融自由度,当然现在我们对于研发的投入,以及2025的投入还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水平,这个比例和世界其它国家还非常的小,和以前纵向相比,我们可以看到在数据表中,中国和美国、欧洲国家相比和美国相比,日本、韩国相比,我们其实是最弱的,蓝色是商业研发,中国在这项数据较低,红色的是政府研发的投入,主要是军事国防方面的投入,中国和其他国家持平,绿色是关于高等教育研发的投入,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对于工业制造是非常重要的,你可以看到在美国这个比例比较高,比如斯坦福这样的大学,包括日本的大学能够为工业制造和科技创新提供很高的智力支持,但是中国在这方面投入比较低。 我们看研发占GDP的比重,最高的是韩国,以及以色列,以色列主要投入于军事,接下来是比日本、芬兰、瑞典,这些都比中国要高,中国大概是GDP2%研发的费用,几乎只有日本的一半,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就要发展投资的力度,以及直接的吸引外资,我们知道FDI是重要的渠道,尤其是外国的国家到中国来投资,他通常会有一个技术上的优势,他能够把新的技术转化到中国本地的企业来。 FDI是中国近期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素,比如苹果,在深圳有制造工厂,现在我们有很多财富500强的企业他们都在这里,他们非常看重在中国有一个市场,他们把新的技术带到中国来,我们来看这张图,FDI流向的情况,FDI在中国目前是一个下降的趋势,如果你看FDI进来的曲线,还有蓝色的中等收入国家流出的曲线,你可以看到中国其实并不能够比其它中等收入国家吸引FDI,浅蓝色的体现度FDI从中等收入国家的流出,其实流出是在上升的,我看了一些英语东方的宣传材料,中国FDI流出的势头远远超过了流入的势头,虽然中国的一些对外英语宣传的材料,这里面中国的资金在海外纷纷进驻,中国在海外找到更多的投资标的,接下来看FDI的趋势疵到了2013年在中国的趋势和其他类似于中上等其他国家的收入非常相似,中国资金的流入已经下降了中国资金纷纷用处,这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来看资金流出,里面有更高的一些海外投资的回报,投资者纷纷去海外投资,可能是中国投资的一个新趋势。 另外我们也需要无更多的高科技的一个引入,因为在之间中国靠改革开放,靠开放市场去促进中国经济的成功,当时已经成为一个所向披靡的局势,为什么中国的公司现在要纷纷的寻找海外的投资,我们知道在中国欧商会对中国的投资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在中国内在市场还是有很多门槛,尤其是让外国的公司不能够准入,比如有一些不同的规管细则,德国的一些负责人,比如说商会的负责人他们觉得让欧洲的资金进入中国是有许多道路,中国的资金流出到海外可能要畅顺很多,虽然我们现在说爽畅特市场是自由的,但是这给对方设障的情况非常不一样,中国资金流入跟引进外资是一个非常迥然的途径,另外我们在看到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规管非常的严格,有很多的文书和红头文件需要等候批复,非常长的申请时间,有很多的法律要调查。 对于一个总体的评估就是现在中国制造对于生产力来说还是很大力好的消息,过去20年里面一些先进的工业国家由于是ICT和高科技的部门杠杆的驱动,而我们看到一些核心的技术也会有积极的溢出效应到其他的工业部门,如果是中国要成为一个新的技术的世界领导,那就需要有一个更好的助推力,包括国企的改革,但是在新的技术溢出效应到了高科技产业,能够进一步的去发挥他们的一些助力,才能够有可持续发展。我们知道中国的政府、国务院他们的决策也非常的重要,这是我的介绍,谢谢。 主持人(陈彪):感谢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爵士深入浅出的演讲。下面将要上台的是意大利国家新技术、能源与环境委员会(ENEA)前主席、诺贝尔物理学讲获得者卡罗·鲁比亚教授。卡罗·鲁比亚教授是著名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因在粒子物理实验领域特别是弱相互作用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曾在198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30多年来,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中欧科技合作,特别是1993年提出“免费使用互联网协议和程序”的决定对于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教授主要致力于研究未来能源供应问题,2015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下面有请卡罗·鲁比亚教授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卡罗·鲁比亚:非常感谢,各位早安,我的演讲当中我会跟大家描述现在的地球过去的面貌,以及未来的状态,以及他们的人类与能源这个终极问题之间的关系,我会先介绍一下地球过去的状况,它是未来我们生存的依托,我们知道太阳系是45.4一年形成的,由于当时太阳星球的一些暗物质对接而成,来自太阳和其他太阳系的原始星辰逐渐堆成了太阳系。 我们知道太阳作为主要的动力来源为这个地球的形成提供了很多的原物质,而在各种力量的角逐和博弈之下形成了抄袭海洋以及不同的海洋生物,而我们逐渐有了这个大陆,我们知道复杂的,多样的DNA让地球生命成为可能,这已经有大概六亿年的历史,受到大进化的一些推进,包括生物灭绝,由于天灾引起的灭绝,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在一些天灾里面对于地球产生的重大影响推动力是什么,包括在一个历史时期之内有不同的指数可以去昭示大规模物种的灭绝,这些都是发生在过去的,尤其是TETM,热能变异发生的指引,这会让1500到2000个碳物质释放到海洋或者大气里面,这就让水的一个生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这在原来生物灭绝的基础之上,让这些新的碳化合物形成新的物质,75%陆上的生物,他们没有经历这样的时间也会经历灭绝。 过去500万年里面,看到了冰川和冰川层之间的周期变化,我们所说的冰河世纪,过去500年再到过去300年是人类世纪发展非常重要的时间段,对现在地球的构造形成了很大的影响,比如有一万年或者十万年,这个时间之内其实是没有任何的生物存在,大概80万年前在一个地质磁场逆转之下,有4100年到亿万年之间生物的存在,他们都对未来的生物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我们看过去100年地球气温的变化,这里面看到了在过去100万年里面的气候,他们出现了这样的低估的情况,左边有粉红色代表地球气温过热的情况,跟后来的物种和人口的形成所息息相关,当有灾难情况的时候,我们看到生物的这种参数是处于低值,我们看到在过去42万年里面地球的温度就是从冰端到南极洲的一个冰川的形成。 大概过去2000年的历史里面,北半球一个气候的记录,他里面在较寒冷和较温暖比较温和的区间之内变化,则黑是过去2000年到1000年之间的气候变化,在中间我们也有两个非常小的显著的风值的变化,气温会突然的下挫,大家在图上也可以看到,1700年前气候逐渐的会持续比较温和的状态,一直持续到工业革命,1960年代之前,第二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是地球形成的过程当中,人类的探索和人类人口的增长,而在每一秒我们知道有21个人出生,有17个人会去世,每天人口竞争是三个,每年会有22万人口的增长,现在人口的增长率不断的上升,所以人类的增长也会给地球造成巨大的影响,这是人类未来生存的条件,和其他的植物、生物都会受到巨大的影响。 过去四亿三千年当中也发生了变化,语言慢慢的使用,国种的形成,也能够对人类造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有10%的人类能够得以生存,人口的一个增长其实在这个地图上能够看到,这是预计到2020年的时候将会有80亿的人口,而在20世纪的时候,我们知道这个数字还不够40亿,泰国、印度、欧洲都是人口增长的重点,但是在18世纪、19世纪人口增长的一个地域的区分就很明显,1900年人口只有16亿,1950年人口上升到24亿,现在人口是有50亿,预计将来人口会增长到80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也会有沉重的能源压力,这里面的数值表明每10亿人口增长的能源消耗的增长,1800年开始之后,如果每一个人消耗大概1000瓦,在1850年之后能源现在也出现了增长,大家可以看一下1和N的平方值,我们看到随着能源使用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是缓和了人口增长的压力,大家可以看到是1850的变化,大概是11.3亿的人口会有0.68的人均消耗值,过去80年里面,因为这是我一个衡量的数值,我看到过去80年,全球的人口上升了3.4万倍,能源的生产增长12.7倍,人均2.3吨煤,同样的人口,其他的能源像一些核能或者能源,将会有更大的一个消耗,而在美国这个数值是14。 我们看到现在的一个紧急情况就是要应对新的现象,我们讲到所谓以人类为中心时代的发展,因为我们看到一个独特的人口持续的稳定,是出现在我们讲的冰川之后,我们现在看到有不同的能源可以去支持一些生命还有人口文明的增长,而现在人口的繁殖所面临的问题,或者人类的行动是怎么样影响到未来的气候呢?比如说在1750年的时候,我们会有消耗大概1000亿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到了工业革命以后,以及到了现代人类学时代以后大大的增加了,毫无疑问以后碳排放的处理会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这张图,2015年全球温度的增长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红色的地区都是温度增长达到了正的四度的水准,尤其是欧洲、中国和北美。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比例可以看到这样的图标,这是一个600年的预测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模拟的模型,可以看到二氧化碳期是很长的,我们知道一些金属的外壳期是26000年,同样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看到二氧化碳存在的时间非常的长,可以达到1万年,是很难去消弭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比如说像美国和德国他们发电量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也占到印度的70%和中国的80%都是靠煤炭来发电的,我们怎么样能够把我们的环境变的更加清洁呢,我们用更加安全的能源来为国家的生产提供供电或者是提供能源,比如我们可以把一些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气体变成天然气,我们在日内瓦有这样的会议和协定,你可以看到每四年都会模拟一下当地水质的情况,来保证碳的排放不会超标,当然煤炭的燃烧一直会继续的,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看到图标中已经被燃烧掉煤的数量,是能够产生二氧化碳的量,在很多年之后效果才得到消耗。 新科技是唯一能使我们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最重要的科技是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管控和排放,现在我们全球经济以及能源的供给主要还是化石燃料,他是我们现在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但是为了让我们的经济更有活力,怎么样去替代这样的化石燃料呢,我们需要给他们设一个限额,更好的管控二氧化碳的排放和其他物体的排放,另外我们要非常有争取性的去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比如风能和太阳能,尤其是在未来的25年,我们将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概是下降25%,这张图标中可以体现我们在未来25年可以看到可预测的清洁能源使用率的提升,从2011年到2035年大家可以看到煤炭和石油预测的使用率在不断的下降,而一些清洁能源比如天然气、核能、可再生能源提升的概率是8%,它是非常持续的增加的过程。 我们的一个首要目标就是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和排放,然后发展可再生能源,并且我们有雄心勃勃的计划,替代现在暂时不可或缺的化石燃料,现在的一个超料是我们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可用性,要有非常坚决的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计划。 下面怎么样用一些能源,比如用天然气去代替这样的化石燃料呢,我们可以更多的用天然气,也可以通过碳排放的交易来进行控制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使用,但是我们怎么样在未来保证我们的清洁能源得到更高的利用呢?尤其是对于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它的排放来减少他们使用化石燃料,以及可以通过水能发电等等减少碳消耗,当然我们还有更新的科技,比如我们可以有新的一些燃料,水力发电,天然气,可燃冰来代替我们现在化石燃料的燃烧和使用,你可以看到像天然气的使用中可以通过早期的发酵让天然气溢出,并且得到使用,包括我们在使用这样煤炭的时候我们用新的技术让煤的效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2000年我们现在的天然气只占美国天然气产量的1%,到2030年会占到美国天然气供给的36%,我们可以看到海洋天然气在清洁能源中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广,并且逐渐推广到全世界。 我们现在所说的可燃冰,它是丰富软料的结晶体,它是一种化学物质,不需要更多化学的合成,我们可以用高压的方式,让他这样一个物质变的稳定,让他的燃点达到18度,通过加压来改变它的燃点,这就是我们现在可燃冰燃烧的图片,我们现在这样一些研究的对象就变的非常的学术,现在科学家们都在研究这些燃料的特殊之处,比如说在自然中水的质地,在合适的温度和压力下怎么样更好的清洁我们的能源,更好承载我们环境的压力,以及我们天然气还有水利的应用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它相当于一万亿吨化石燃料碳排放的消耗,我们知道从地表下面2000米有很多燃料的存储。 怎么样把新的能源燃料开采出来是另外一个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比如我们从近海的天然气的化合物的勘探,采集,在近海的地方进行采集,这个图可以看到我们通过远洋采运的船,近岸的游艇更多的使用这些清洁能源来代替非常巨量的碳的排放,在中国我们已经有这样一些清洁能源的应用,我们主流的能源公司,都参与了这样的计划,你可以在这张图中看出,中国已经有900万亿平方尺天然气的储量。 最后我想说我们有很多的可替代的程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家看这个天然气然说的公式,会产生两个氢和两个碳,碳能降低全球低温变暖的速度,我们现在一个计划是非常独特的项目,他使得我们能够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并且我们有能力做到这样一点,我们把碳从二氧化碳的构成,如果我们燃烧天然气这样就减少了碳的排放,这张图可以看出它化学反应的变化,天然气放到沼气池发酵会产生气泡,变成了氢气,这是一个事例,这是我们最后得出的结果,你可以在这里看到我们使用早期能源的效率,在温度上升和压力上升的过程中确实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把二氧化碳变成氢气和碳变成能源,减少碳的排放。 最后我想指出一点,我们现在这样一个低碳经济,要用更加可持续、可再能的能源代替现在二氧化碳的化石燃料,我们注重化学结构的改变,让他尽量产生水和碳,而不是产生二氧化碳,我们还有注意气体远程运输的应用,比如把它变成液态来进行运输和储存,可以更好的来替代,作为低成本的原材料来进行应用,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减少碳燃料的使用,如果我们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化石燃料的应该就会逐步降低,这是我们所希望达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更多的可再生的能源进行应用,来强制性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要素是我们把它变成常态化的过程,在后面进行二氧化碳的降低,我们重复这样既可以节省能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 另外除了天然气之外,我们也可以使用页岩气还有沼气,我们知道原材料和化学物的循环都会减少,我们在近些二氧化碳减排的时候,我们要从能源的架构来开始,比如在早期的使用进一步的优化。 在未来十到十五年是一个关键的一年,将会对能源的安全,气候变化的防止,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工作岗位的创造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我的演讲,谢谢。 主持人(陈彪):感谢鲁比亚教授与我们分享他对科技创新发展的展望,接下来,将要演讲的是高通公司总裁德里克·阿博利先生。由德里克·阿博利领导的高通公司是全球3G、4G与下一代无线技术的领军企业,也是移动行业重要创新推动,全面负责制定和推动高通公司关键战略、带动核心业务发展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有请德里克·阿博利先生做精彩的演讲,大家欢迎。 德里克·阿博利:非常感谢主持人,非常高兴来到2016年中国高新技术论坛。 我想先给大家分享一下高通对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愿景,怎么驱动物联网的发展,以及我们现在进行了什么样的项目,能够帮助我们的公司去促进IOT的应用。 首先我想讲一下高通的历史,我们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一直都投资在技术,进一步驱动人与人的连接,以及世界跟人的互联互动,我们一直大力的投资,把我们最新的技术,包括一开始从模拟信号再到数字信号,再到现在的时代,现在我们在世界各地已经部署好了很多4G未来应用的基础,高通已经引领了很多新一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每天都在使用这些技术,我们希望把原来的桌面系统转变成移动的系统,我们跟不同的电子设备都可以随手使用,随处实现连接,这是跟过去的个人电脑有很大的差别。 在进一步的发展当中我们会促进剩下没有得到互联网连接的人,能够更好的被网络覆盖,原来我们推出4G,我们希望把万事万物互联互通,有数十亿的设备能够成为一个智能的连接,或者互相连通的工具,这将会改变世界的运营方式,我们的效率极大的提高,会享受到更多的愉悦,很多的连接需要大规模ID系统的升级,以及智能手机系统的转移。 另外我们希望把不同的技术能够融会到这一系列的虚拟技术融合当中。首先讲一下物联网,跟原来的智能手机不一样,我们原来从低端的产品到高端的产品,比如可穿戴的产品,到机器人无人机,或者智能的设备,还有智慧城市,我们原来讲到的云技术,互联互通,在过去和现代都非常不一样,我们要把合适的解决方案带到市场,更好的匹配,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另外向前发展的前沿,IOT代表了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在世界都可以形成增长,很多公司把好的产品带到不同的地方。 我们也知道移动技术将会推动物联网的增长,能够进一步的促进物联网的使用,为什么会有这样增长呢?当我们讲到移动技术的时候,其实原来他们之间的技术是不匹配的,比如原来十亿智能电话也会进行功能的转移,这样子有了新技术,可以让原来的技术更快的实现商业化,另外它的发展周期也会更快,比如汽车行业或者健康业,他们更新换代的周期比设计更快,让我们进一步的能够把市场更好的跟需求所匹配起来。 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好的一些设计点,我们现在每天试用手机,里面有一些技术和解决方案,非常小的影响因素都能变成很大的功能,连接性、计算性,功耗却很低,这些设计点是很难做到的,我们希望能够在设计的时候有这些属性,能够更好的让技术应用到IOT的领域当中。 高通的平台解决方案其实也是得益于他对于芯片的投资,我们是在世界上网络芯片最大的供应商,另外我们有系统为基础的解决方案,我们在不同的领域有跌新,包括信息创新的领域,另外在我们进入IOT的时候其中最大的一个瓶颈就是能够让我们有更加快速、更加广泛的IOT的应用,让我们更快的去应用这些技术,对于公司来说、对业界来说,传统上他们也能够更好的促进这些链接性,蜂窝网络。 对于高通不仅仅是有一些领先世界的芯片组,我们也在建立一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包括以研究为目的的项目,包括由原来的IOT虚拟的项目,这些解决方案能够提供更好的参考值,去提升硬件和软件的解决方案,能够把解决方案提供给机器人或者无人机,公司是做动态的模拟,甚至制表的公司都能使用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行业广泛的应用。 我现在想花几分钟的时间讲这几方面,高通对此非常的有激情,我们讲到未来的交通,交通是关于改变的,这不仅仅是把车联系起来,高通其实让超过2000万辆车能够有了LTE和其他蜂窝的技术,我们会继续推动车的运用,把它跟云结合起来,另外我们做的远不至于此,我们所做的把车和附近的物件联系起来,包括其他的一些物件还有行人道上的一些交通指示,这样就能够增加在行人和道路运行当中的安全性,并且增进安全,降低碰撞的可能性。 94%的交通事故都会与人的错误所引起的,如果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就可以拯救成千上百万的生命,另外随着基础设施不断的发展和车载技术的成熟,我们讲到车辆的互联互通,他的下一步发展就是无人驾驶和自动驾驶,高通也非常致力于促进电脑和计算技术跟车载技术的融合。 我们讲一下无人机和机器人,你们可以看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无人机,有些无人机有不同的集成电路板,比如我们有消融处理体,促进互联服务,传感器的融合,无人机的市场我们的产品让无人机更加的轻盈化、精准化的发展,这样子减轻它电池的重量,更好的促进它的性能,我们也跟不同的合作伙伴所合作,比如腾讯还有其他的一些中国的机器人制造商所合作,未来会有非常令人著名的前景。 VR、增强型现实,我们早期的解决方案是在VR的市场上面原来设备没有计算能力,我们内嵌了这个设备,比如一些不同的头盔,头戴的设备能够有这种技术的融合,现在这个基数已经能够更好的移动端来改变,并且结合到VR,我们看到有很多酷的方面,你可以坐在家里面,可以去体验360度的无死角的全景体验,学生他们能够通过VR不出户可以看世界的美景,在医疗和健康行业应用也非常广,我们驱动不同的创新,我们使用消融368处理器,我们最近也宣布了新的写作,跟腾讯的合作,在深圳的创新园把游戏、娱乐跟VR结合起来,这是非常激动人心的发展。 智慧城市和其他的一些大会的机遇都在我们面前展现,中国致力于智慧城市的发展,我觉得这是非常明智的举动,我们在不同的地方看到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之前讲到车辆跟智慧城市的结合,车的是否更好的监督污染的减少,以及其他漏气还有废气的排放都能得到更好的检测,或者加用灯泡,智能小型蜂窝网络的准入,这些机会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另外我们看到激动人心的机会,我们很难想象在未来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还有医疗物联网,在医疗行业信息流也非常重要,这能够帮助我们有更好的智能方式照顾病人,比如传统的病例信息,远程的医疗,因为各种障碍不能得到治疗,我们讲到多合一的解决方案,病人在医院里得到更好的检测,这也能够让我们叫做医疗的物联网,体现里面的一个操作性,医疗级别的平台,把不同的传感器和医疗设备带进来,有人有糖尿病我们会把他跟一个监督器联合起来,提醒他什么时候复诊,和血糖的情况,血糖上升可以给他发送一个简单的信息,要求他们采取相关诊疗的方案,这样子就能够极大的降低进一步恶化时花费的医疗成本。 在医疗行业能够让医疗互联网有更大的可以作为的地方,今天发生的变化我们都是用4G技术取得的,我们现在还有更多的机会,通讯技术慢慢移向5G,5G的研发已经有十年的历史,我们可以让更多的手机进行上网和互联,能够让客户消费更多的网络数据看网上视频,可以获得更好的娱乐体验,另外5G应用让我们有更多弹性的体系,给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考虑4G系统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考虑到互联或者无人机,智能服务,5G现在都可以实现,也就是说5G的系统能够更好的优化这样一些应用,能够使我们的产品应用可靠性更高,进行关键性的任务服务。我们最近开始宣布要加入5G的原生系统,来通过一些测试,最近我们也会宣布另外一项5G新的技术,让获得许可的用户或者未授权的用户都能接触到5G的应用,另外让它更快的市场化,我们未来5G的市场给我们的想象是无限的。 最后我简单评价一下我们和深圳创新中心的合作,我们有一个非常长期的中国市场的合作,并且和许多伙伴,比如智能机的生产商都合作的非常密切,包括我们在ICD行业中国的精耕细作,我们都非常骄傲。最后我想说一下我们在深圳新建了一个创新中心,我们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的伙伴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创新,在IUT行业和其他的应用,我们会和腾讯签署意向合作备忘录,建立另外一家创新中心,我非常高兴和深圳,能和中国有这样的合作关系,能把5G推向到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彪):感谢德里克·阿博利先生的精彩分享。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有幸聆听到各位嘉宾不同角度的见解,感受到不同领域权威专家和杰出领袖的思想碰撞。面对全球新一轮的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浪潮,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汇聚各方面力量,扩大科技经济交流合作,共同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为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最后,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嘉宾的精彩演讲表示衷心的感谢! 论坛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