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荟萃--高交会的人才流

新闻来源:高交会组委会 发布日期:2003-10-16

 
 

  每年的这个时候,海内外的新闻媒体都汇聚在深圳,参与高交会和新闻采访和报道工作,与参会的各界精英共同构成了高交会的人才流。每届高交会,会聚一起的中外记者,以传媒的角度和眼光看高交会、说高交会、总结高交会,为把高交会办得更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思考。可以说高交会的发展和成功集中了群体的智慧。高交会不仅是高新技术成果与产品汇聚的"技术高地",同时也构筑着"人才高地"。今天记者服务广场的的主题就是"高交会的人才流"。

  主题内容

  1、高交会成为人才"磁场"

  群英荟萃。科技流、信息流、资金流,各种要素在高交会融合、聚变,为国家和地区间的科技经济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因而吸引了商政学界的精英、要员。历届盛会,都是一次国际性的多边聚会。全国各省(市、区)省长、副省长,全国著名高校校长、副校长亲自率团参会,外国驻华外交官员、跨国公司、知名机构的高层云集高交会。仅中国高新技术论坛,迄今已有包括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94位中外商、政、学界权威人士进行观点交流和思想碰撞。

  人才济济。高交会构造了一个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易的"生态圈",技术专家来了,投资专家来了,管理专家来了,中外记者也来了。累计12835家参展商,42303个科技项目,5040家投资商参加过高交会,1268家中外媒体报道过高交会……,从第一届到第四届的这些统计数字,足以表明高交会的"磁场"效应。

  而据友邦调查公司对第三届高交会调查的数据显示,高交会30万的观众中,专业观众的比例占到了41.87%。这些专业观众都是高层次专业人才,同时也是人才流的潜在源头。某人才招聘网站,通过首届高交会,个人会员增加了2.5倍,单位会员增加了1.7倍,该网站当年实现了赢利,并获得了IDG的风险投资。

  2、高交会成为聚变人才能量的"反应器"

  促进了高层次的交流合作。如本届高交会高级人物的大型圆桌会议、国际证券交易所圆桌会议、多国科技部长会议、中美CEO的互动对话、内港两地专家学者的CEPA对话,所带来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而产生的巨大能量,将辐射到社会生活的更深层面和更大范围。多国科技部长签署了《深圳宣言》,呼吁用创新的思维推动国际科学技术的发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共同创建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促进海外人才交流引进。从第一届开始,高交会设立了免费的留学生展区,为海外留学人员服务祖国铺路筑桥。前四届高交会,共有940名海外留学人员携1030个项目回国参展,成交项目334个。引发了留学生归国创业的热潮,成为海外人才引进的重要基地。本届高交会又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典、日本、荷兰、新西兰、新加坡、澳大利亚、比利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68名海外留学生携357个项目归国参展。他们当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达到99.5%,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65%,现任外国公司总裁、CEO、CTO等职务的达48%。

  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沃土。随着一批科技成果从高交会走上产业化道路,也培养造就出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高技术企业家和一批现代科技管理专家及一支高技术应用和推广队伍。并且促进了人才引进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服务机制的创新和完善,为高科技发展提供了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高交会的蕴藏的商机、信息集聚了人才,人才的聚集更加带旺、推动了高交会!

 

【添加到收藏夹】 【打印本页】 【关闭】